手机版
收藏本站
腊赐
古代官员的年终奖在我国东汉时期就有了,叫做腊赐。
一到腊月,皇帝就开始忙碌,给文武百官发年终奖。
《汉官仪》中记载“腊赐”一项为:大将军、三公各钱20万、牛肉200斤、粳米200斛,特进、侯15万,卿10万,校尉5万,尚书3万,侍中、将、大夫各2万,千石、六百石各7千,虎贲郎、羽林郎3千。
当时三公和大将军的月薪17500钱,领一回年终奖,相当于一年的工资了。
年终奖起源于东汉。
在东汉时期,皇帝每年两次重要节日定期赏赐百官,分为春赐和腊赐。
据《汉官仪》记载,春赐是"立春之日,遣使者赐文官司徒、司空帛30匹,九卿15匹;武官太尉、大将军各60匹,执金带吾、诸校尉各30匹。
武官倍于文官"。
腊赐则"大将军、三公,腊赐钱各30万,牛肉200斤,粳米200斛。
特侯15万。
卿10万。
校尉5万。
尚书丞、郎各 汉尚书令印万5千。
千石、六百石各7千。
侍御史、谒者、议郎、尚书令各5千"。
魏晋时期的年终奖最奇葩,那时候装公文的袋子质量很不错,有皮质的、丝质的。
每个各部门把一年里所有装公文的袋子卖掉,然后就大家就分一下,作为年终奖。
盛唐时期允许各地方政府像民间放高利贷,本金由朝廷拨出,获得利润国家抽小头,地方政府占大头。
就这样,各地方政府把一年中,放高利贷赚的钱作为年终奖发给官员。
据史料记载,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富裕的王朝,公务员的工资也挺高,但年终奖却少的可怜。
到冬至的时候,皇帝就开始发年终奖了,那些位高权重的宰相、枢密使以及曾经封王的大臣,每人5只羊、5石面、两石米、两坛子黄酒。
清朝时皇帝给大臣发年终奖都发在荷包里,荷包貌似还不小。
里面装着各色宝石,金银钱,数量还可以,可见清朝的公务员的年终奖也算丰厚。
我国古代很早就有年终奖这种奖金形式,只是在以农民自给自足为主的封建社会,古代的"年终奖"基本是官员的专利。
在我国古代,高级官员的年终奖基本由朝廷发放,小官和小吏的年终奖则需要他们自己创收,办法也各不相同。
明清时期例外,京官没有年终奖,比较穷困;地方官则来钱渠道多,为获取信息和得到京官照应,他们常为京官们的年终奖买单。
腊赐
古代年终奖起源于东汉,叫做腊赐。
在东汉时期,皇帝每年两次重要节日定期赏赐百官,分为春赐和腊赐。
腊赐,就是汉代朝廷在每年腊日给文武百官的赏赐。
一进腊月,皇帝就开始筹备年终奖了,职位不同,奖金也不同。
古代的皇帝也会给自己的官员赏赐年终奖,根据官员的职位来划分年终奖的多少,官位越大所划分的年终奖越多。
1、东汉时期
每年的腊月,也就是年底,是官员们最高兴的时候,因为这时候皇帝给文武百官发年终奖。
论职位的高低,年终奖会有不同。
大将军和三公各20万钱(汉代1万钱等于1斤黄金),候15万钱,卿10万钱,校尉5万等。
可以看出,虽然汉朝时公务员工资不是很高,但年终奖非常丰厚,基本上是一年的工资。
2、魏晋时期
魏晋时期的年终奖最奇葩,那时候装公文的袋子质量很不错,有皮质的、丝质的。
每个各部门把一年里所有装公文的袋子卖掉,然后就大家就分一下,作为年终奖。
3、盛唐时期
允许各地方政府像民间放高利贷,本金由朝廷拨出,获得利润国家抽小头,地方政府占大头。
就这样,各地方政府把一年中,放高利贷赚的钱作为年终奖发给官员。
4、宋朝时期
据史料记载,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富裕的王朝,公务员的工资也挺高,但年终奖却少的可怜。
到冬至的时候,皇帝就开始发年终奖了,那些位高权重的宰相、枢密使以及曾经封王的大臣,每人5只羊、5石面、两石米、两坛子黄酒。
5、清朝时期
清朝时皇帝给大臣发年终奖都发在荷包里,荷包貌似还不小。
里面装着各色宝石,金银钱,数量还可以,可见清朝的公务员的年终奖也算丰厚。